哈希游戏- 哈希游戏平台- 哈希游戏官方网站Roger Luo Anyon Technologies创始人与CEO: 大家都在追求完备的量子硬件,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。特别是Willow出现后,让接下来5~6年的时间线更明确了,因为工程上已经验证了第一步,下一步就是把它规模化。基本上Google、IBM路线图都是公开的,即使不同公司的时间线会略有浮动,但基本上都是在2030~2032年,会做出一个完备的、容错的量子计算机,可以去跑各种指数级加速算法。
Jared Ren Anyon Technologies CTO: 量子相关的软件和硬件是相辅相成的。从最底层的芯片设计来说,软件辅助设计,像英伟达和谷歌今年已经用GPU甚至用AI来加速最底层芯片的仿真和设计优化,这是最底层的软件和量子硬件的结合。再往上一层是,当芯片生产出来后,需要对芯片进行一定的标定。现在CPU的中间层也夹杂着很多偏向机器语言的底层软件层。而软件可以代替人工来对芯片的参数、运行模式进行一定的标定,而且对芯片的工作状态进行一定的优化。软件和AI在这上面的作用其实非常的大。
Roger Luo Anyon Technologies创始人与CEO: 因为制造不是那么理想化的,所以UCSB(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)团队要做到全部都可调。好处就是量子芯片的运转可编程,那么制造要求可以降低。比如在2019年前,Google的芯片制造大部分还依靠大学的洁净室(clean room),不像很多别的团队上来就有几个亿的资金去做。他们需要先证明第一步可行,Google才批准了更多经费去建造自己的洁净室和控制团队。
所以,他们选择完全可调、可控的方式,是为了以尽量简单的制造方式去达成目标,有一点像安卓的思路。但坏处就是这个芯片的每一个部件都不算是业界领先,包括量子比特、耦合方式、保证度这些,虽然优秀但不领先。但就像硅谷一样,不锈钢能上天,为什么一定要用全世界最好的铝合金呢?Google也犯了这样的错误:去年他们第一次做出最早的量子纠错的成果,结果因为去年芯片不够好,所以他们花了一年的时间去迭代,而且还没有达到最优秀。Willow是非常符合逻辑的迭代,不能叫做突破。从我们角度来看是灵活性的代价,因为芯片质量会低,但是他们觉得可编程、可灵活性能带来更快的步骤、快速破局。
Roger LuoAnyon Technologies创始人与CEO: 如果用泛化性更强计算机体系,去训练量子AI学习模型,那么数据需求都会缩小不止一个数量级。无论经典部分还是量子部分,计算需求都会小很多。经典部分计算需求缩小是因为数据吞吐量小了一个数量级,而量子计算的优势是,扩展到更大维度的方式是非线性的、是指数级的,(比如每增加一个量子比特,计算能力就会翻倍),所以资源投入会更少、计算成本更低。从经济学角度来讲,对于某些特定问题,如果你用10个量子比特,就能有210的维度去探索,但是经典计算机真得构造十个维度的空间去探索,这个成本是非常高的。
周载南 Namefi创始人、以太坊改进提案(EIP)编辑: StarkWare其实很早就在做量子可抗性(Quantum resistance)的相关研究,并且在设计ZK platform(零知识平台)的时候也有考虑过。以太坊研究会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。如果在以太坊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,硬分叉是不可避免的,它没有办法单纯的通过二层。因为量子计算如果能破解这几个加密或者哈希算法,动到的是以太坊的根基,甚至是比共识层还要基础的东西。(比特币)也是一样的,假如有一个新的量子计算算法或者是硬件,能够获取比特币的加密算法和哈希,那就得通过硬分叉来解决。
周载南 Namefi创始人、以太坊改进提案(EIP)编辑: 其实还有一批人在研究,怎么借助量子计算来超越区块链。比如,因为量子态很容易被摧毁,可能读取一次就被摧毁了,那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创建一次易。现在防止双花(double spending)的方式是把交易放到链上,然后穿透,通过全球共识来防止双花。(双花:同一笔加密货币被多次使用,通常是攻击者试图让已花费的资金回到自己手中,从而欺骗接收方。)